处在国际化路口的环保企业如何看待一带一路机遇?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概念提出的第4年,实际实施已3年之后的2018年居然依旧是新年春晚的最重要政策宣传主题(甚至没有之一),不得不说颇有些让人感到意外。但若考虑到中国长期持续存在的工业产能、外汇资产过剩等经济现状,中国相当一部分边境国家在西方大国逆全球化思想逐渐占主流逐渐把外交重心转向中国等国际政治背景,执政层长期高举“一带一路”战略旗帜,并将之当做政策引导的重要方向也确实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随着“一带一路”大战略引领数千亿对外投资资金和成百上千各类投资项目的落地,其也切实地为环保产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故事内容。一些具有国际视野和相关能力的环保企业,也在近年开始真正的承接和运营市政水、固废、甚至修复类环保项目,积累国际项目经验。
一些行业人士甚至把近一两年中国环保产业的国际市场动向和趋势总结为:“买在欧洲,卖在一带一路”——在以欧洲国家为主的环保产业成熟市场购买相关技术和企业标的,同时,在以“一带一路”国家为代表的环境基础设施和环保服务新兴需求国家进行业务拓展,获得实际项目业绩和营收。可以说非常到位了。
当然,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过去几年国内环保企业的“一带一路”相关业务增长,更多还是量的层面,少有质的层面的突破。首先,“一带一路”项目还是以基建,资源类项目为主,环保内容占比一般,远不及在国门内环保内容在PPP大潮中的重要性。其次,环保企业在“一带一路”环保业务的拓展中,依然需要高度依赖战略的举旗人和主角——奉命出海的大国企央企。作为配角的环保企业在项目的选择,以及客户接触谈判的过程中,控制力和话语权都比较低。
而到了2017年中旬,随着环保部制定的两项重要政策《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及《“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的出台,“一带一路”的环保机遇也开始由虚入实,逐渐由量变走向质变,甚至可能成为中国环保产业未来几年最为重要的发展主题。
“质变”发生的产业内部驱动力
环保部“一带一路”环保政策分析
“一带一路”环保机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