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

国内外环保市场的分析洞见及深度研究报告

“土十条”后时代修复技术趋势报告

环境修复 市场分析 行业发展
作者:宇墨咨询 发表时间:2017-11-24
字数:7615, 阅读需15分钟

众所周知,土壤修复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在这样一个行业,没那个金刚钻,就揽不了那个瓷器活儿。随着土十条的颁布,潜在的巨大土壤修复市场将促使行业内现有企业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实力(即修复技术),并吸引更多实力雄厚的企业进入该行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在应付市场争夺的同时,不疲于应战、不被被眼前景象一叶障目? 我们认为唯有认清技术发展趋势,并提前进行积极部署,从而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最终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纵观发达国家土壤修复行业近年走过的路线以及国家近年出台的有关土壤修复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指导性文件,我们基本可梳理出我国未来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路径和趋势。

趋势一:水土共治
 

污染场地是由土壤和地下水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雨水垂直入渗以及地下水流经污染过的土壤时,污染物将从土壤相以溶解和解吸等作用进入地下水相,而污染后的地下水在流经未污染或已修复的土壤时,其中的污染物亦会通过土壤的吸附作用从地下水相传递到土壤相上。这种土壤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使得场地修复中,土壤和地下水联合治理尤为重要,重土壤而忽视地下水必然会导致场地二次污染!

事实上,业内专家人士就此早已达成共识。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马骏就曾多次指出我国修复技术研发存在的“重土轻水”现象:“未来污染场地的修复必须土水一体化统筹考虑,否则可能会事倍功半。”中科院土壤所宋昕研究员也指出,由于地下水的流动性,上游被污染地下水会对修复场地造成二次污染。

以经历了“拍卖-赔偿-修复-再拍卖” 而著名的武汉赫山地块为例,资料显示,位于汉江之滨的赫山地块前身为武汉农药厂,平均污染深度在1.8米,局部最深达9米,而该地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不到2米,这就意味着流经该地块的地下水必然受到了污染,若治理时仅注重土壤修复,则二次污染将难以避免。

而年初曝出的“常隆毒地”事件,因修复工程翻挖污染土壤,致其中挥发性污染物扩散,致使旁边的常外学生身体不适,引发舆论关注。资料显示这块污染场地地下6米均为污染土壤,而场地内的地下水埋深不到1米!如若后期不开展地下水修复工作,常隆地块下的污染物就有着随地下水的流动扩散至周边居民区的风险。

然而,由于地下水污染难治理、周期长、隐蔽性强以及缺乏相应技术规范,实际污染场地调查和修复过程中,为了节省费用,往往只强调土壤污染,而对地下水的重视不足。以专利申请指标为例,当前地下水修复专利近10来总数仅为500项,远低于土壤修复4000余项,受国家环保宏观政策水十条和土十条影响,近年来每年申请专利虽逐步增加,2015年申请量为85,而同期土壤专利申请量却达952项,竟不到土壤专利量的1/10。

土十条1.png

图:土壤修复与地下水修复专利申请对比

通过上图还可看出,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专利申请趋势基本一致,这也侧面反映了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单独人为分割之,从而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关于土壤地下水联合治理的大趋势。而当前地下水专利仍远低于土壤修复专利申请,表明了地下水修复市场的巨大空间,也为相关公司进行相应提前布局和抢占先机提供了机会!


 


 


 

特别声明:洁径平台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99.00
¥99.00
会员价 ¥0.00  成为会员
购买
完整报告

相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