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

国内外环保市场的分析洞见及深度研究报告

解读《山西省钢铁企业改造提升2022年行动计划》

碳中和
作者:卓创资讯 发表时间:2022-04-25
字数:4806, 阅读需10分钟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钢铁企业改造提升2022年行动计划》

3月22日,山西省工信厅印发《山西省钢铁企业改造提升2022年行动计划》。目的:聚焦构建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1+2+8”工作矩阵,推进钢铁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公布,不仅是对山西省钢铁产业做出了整体规划和细致安排,还对相同条件的其他省份和区域产生了重要启示作用,尤其是“资源型”向“产业集群型”工业基地转换。根据行动计划,山西省将重点推进67个产能置换、节能改造、超低排放等项目建设,总投资761.4亿元,2022年预计完成投资258亿元。

山西省现今拥有7000余万吨的钢铁产能,在产钢铁联合企业共24户。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山西省生铁产量5988.4万吨,同比下降1.6%;粗钢产量6740.7万吨,同比增长1.6%;钢材产量6173.9万吨,同比基本持平;三者在全国各省份中排行第五,可谓是绝对的产钢大省。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钢铁产能和产量虽大,但其问题也是较为突出。首先,资源依赖,对本区域的动力煤、焦炭和铁矿石存成本优势;其次,产品附加值不高,多是以生产建筑钢材为主,高端钢材产能和产量不足,有待继续优化。最后,生产设备仍需更新升级,技术优势不足,存较大提升空间。针对这些问题,山西省工信厅做出了中长期的钢铁产业(企业)改造提升计划,从“资源型”向“产业集群型”转变。

“资源型”向“产业集群型”转变,可谓是困难重重,山西钢铁行业(企业)要在重重阻挠中变革新生,不仅需要坚定的决心和适宜的市场环境,还需要详尽的计划及正确的指导。由此,山西钢铁行业(企业)需要坚定不移的执行《山西省钢铁企业改造提升2022年行动计划》,才能向目标在逆风中前进,攻克重点任务,取得101%的成效。“资源型”向“产业集群型”转变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具体方式、方法,结合山西省2022年行动计划谈其方案作用和必要性,及与本区域的匹配度。第一,装备升级改造,生产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和优化生产流程;第二,产业集群化、链条化,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壮大下游产业发展机会;第三,绿色低碳,符合时代背景,可持续发展。

装备升级改造,生产智能化

在“资源型”工业基地存在大量老旧设备,一方面资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碳排放和生产的产品逐渐不符合国家和行业要求,升级换代是向“产业集群型”的必走之路。

山西钢铁企业2022行动计划中提到:“加快制定限制类工艺装备升级改造,有序推进用于普钢生产的1200立方米以下高炉、18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100吨以下转炉(电炉)、50吨以下合金电炉、限制类球团设备等工艺装备升级改造。加快推进钢铁企业智能化改造。”

卓创资讯统计,截至3月24日,山西省用于普钢生产的1200立方米以下高炉仍有32座,总容积17980m3,而2022年山西计划推进其中2650m3高炉产能置换和升级改造。“以新换旧”、“以大换小”的冶炼设备升级方式有助于推进钢铁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超低排放,且“大高炉”在技术和后期维护上更占优势。同时,受益于企业产能置换和兼并重组,产能逐步集中于大中型企业或产生联合企业,提升下游产品议价能力的同时,可以更为有效的做好产品规划,根据市场不同空间、时间提供符合市场需求产品,获取企业更好的发展。

山西2022年计划重点推进12户企业21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利用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打造智能制造体系。具体到钢企生产上来说,就是利用现有的和即将攻克的技术,来实现生产、物流和管理等方面自动化。一方面,节约成本,提升效率;另一方面,便于产业“集群化”管理和联通。

同时,计划在执行上,近几年的钢铁行情也助推了钢企的装备升级改造和生产智能化。2016年“去地条钢”后,市场更为规范,供需匹配度增加,钢铁价格整体呈现上行趋势,钢企吨钢毛利好转,虽存在年度利润下降情况,但年均盈利状态持续至今。钢企吨钢毛利好转与否,一定程度上匹配了行动方案的后续计划能否成功执行。由此,借助于钢企利润好转,山西钢铁企业(行业)转型将获得底层的有效支持。

产业集群化、链条化

山西作为“资源型”传统工业基地,依赖煤炭、焦炭等资源优势粗放发展,且2020年以前是以生产建筑钢材为主,建筑钢材产量占总产量70%以上,整个产品线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弱。

 

2020年提出产业升级打造太原不锈钢、运城汽车及工业用钢、晋东南智能装备用钢、临汾型钢及合金钢等四大产业集群计划。经过了两年发展后,山西已经具备产业集群化基础,四大产业集群并行发展,重点钢企生产转型,预计2022年非建筑类钢材品种占比能够达到30%以上,完成既定目标。

产业集群化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第一,能够形成产品线、品牌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市场竞争力;第二,同区域、同产业相互协作,便于产业的进一步升级;第三,为下游配套产业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链条化更是在集群化基础上做出了升级和发展。以打通上下游加速产业进化为目的,以“延伸产业链”、“强化上下游”为路径,构建全方位发展,真正实现“资源型”向“产业集群型”演变。根据公布的山西2022行动计划分析,未来山西不仅会形成“上游基础产业集群化”更是会向“下游产业延伸”推进,如依托近年的发展,2022年山西计划打造特钢材料“特钢-零部件-整机装备”产业链等。

绿色低碳发展

“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2021年10月份,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在此大背景下,钢铁作为碳排放大户,更是首当其冲,需率先做出表率。

早在2018年,山西省工信厅就公布了相关行动计划,2020年进一步推进和落实,而进入2022年更结合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在节能改造和绿色低碳方面做出重要部署。一方面在钢企生产上利用烧结环冷余热回收、转炉钢渣再利用等节能技术,降低起碳排放。另一方面在产业配置规划基础上,发展绿色运输,优化运输路径,缩短运距的同时,提升运输效率。

另外,从2018年开始,市场就开始从行情和供应量上倒逼山西钢企升级环保设备,提升环评等级。钢企绿色低碳发展是构建在大环境和趋势上的必然选择,是向“2030年前碳达峰”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粗放的“资源型”向“产业集群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资源型”向“产业集群型”转换,面临的挑战是艰巨的,在装备升级改造,生产智能化,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做出改变的同时,还需适应市场变化,做出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具体调整。刨除掉资源优势后,在产业上与其他区域做出有力竞争和优势互补才是真正的转变,才能将“产业集群”演化为品牌和产业优势,摆脱未来的资源枯竭困局。山西钢铁企业虽走出的重要一步,但后续还有多重关隘要突破。

附件:山西省钢铁企业改造提升2022年行动计划详情如下:

为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和省“两会”部署,根据厅党组安排,聚焦构建我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1+2+8”工作矩阵,推进钢铁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业现状

全省在产钢铁联合企业共24户。2021年,全省生铁产量5988.4万吨,同比下降1.6%;粗钢产量6740.7万吨,同比增长1.6%;钢材产量6173.9万吨,同比基本持平。

二、主要目标

2022年对全省24户钢铁企业开展入企服务,重点推进67个产能置换、节能改造、超低排放等项目建设,总投资761.4亿元,2022年预计完成投资258亿元。

产业结构:力争全省钢铁行业非限制类炼铁先进产能达到60%以上,炼钢先进产能达到50%以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非建筑类钢材品种占比达到30%以上。对标国际一流,重点打造1户世界先进企业,培育3-5户龙头企业,实现布局优化与集群发展,逐步形成太原不锈钢、运城汽车及工业用钢、晋东南智能装备用钢、临汾型钢及合金钢等四大产业集群。

创新发展:持续推动钢铁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构建,中高端不锈钢、碳钢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填补省内空白的型钢、钢管、碳钢棒线材、碳钢卷板等钢材细分品种实现规模化生产。钢铁新产品推介力度不断加大,钢材产品质量提升不断加强。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

绿色低碳: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吨钢综合能耗、水耗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水平、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双下降。固废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推动装备升级改造

加快制定限制类工艺装备升级改造实施方案,有序推进用于普钢生产的1200立方米以下高炉、18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100吨以下转炉(电炉)、50吨以下合金电炉、限制类球团设备等工艺装备升级改造。2022年重点推进华鑫源钢铁1×1300立方米高炉1×100吨转炉、通才工贸2×100吨转炉1×65吨合金电炉、中升钢铁1×155吨转炉、宏达钢铁1×1350立方米高炉产能减量置换项目建设,实现炼铁241万吨、炼钢558万吨产能置换。

(二)推进企业兼并重整

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和存量产能整合,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重点推进晋南钢铁整合星原钢铁产能,积极推进长治市2022年底前出台5户钢铁企业整合方案。重点推进宝武太钢、晋钢集团、晋南钢铁、晋运钢铁、美锦钢铁等企业对省内外钢铁企业的整合重组。积极引导钢铁企业与焦化、矿山、球团、装备制造、建筑等上下游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实现节能降碳循环发展。

(三)打造重点产业链条

依托宝武太钢链主企业,积极打造特钢材料“特钢-零部件-整机装备”产业链,以“延链”、“强链”为路径,重点推动太钢不锈高端冷轧取向硅钢二期常化酸洗线等5个项目建设。依托晋南钢铁、美锦能源等链主企业,积极打造“钢-焦-化-氢”氢能产业链,以“补链”、“延链”为主要路径,重点推动晋南钢铁二期翼城基地产能置换项目、美锦能源工业高纯氢项目二期等6个项目建设。

(四)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夯实智能制造基础,加快推进钢铁企业智能化改造,通过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商用密码、数字孪生等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构建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形成专业化解决方案。推进智能制造体系、智慧工厂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并形成示范效应,通过示范引领逐步复制推广。2022年重点推进12户企业21个智能化改造项目。

(五)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2022年对2户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建设,按照有组织、无组织和清洁运输等方面超低排放要求,完成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和备案工作。对6户企业开展烧结环冷余热回收等节能技术改造,推进11个项目建设,计划投资36.5亿元,改造完成后高炉工序能耗、转炉工序能耗达到行业标杆水平,预计每年节约能耗46.9万吨标准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钢铁行业改造提升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快推进钢铁行业实施技术改造。各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企业技术改造工作负总责,要制定工作方案,出台相关举措,引导鼓励企业根据生产实际和工艺技术,选择最优改造措施,明确具体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及完成时限,确保清单可操作、可核查、可统计。

(二)强化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支持钢铁行业改造提升的节能、环保、安全、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强化政策间衔接配合,形成政策合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政策,积极推动重大战略性兼并重组,消除跨地区、跨所有制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提升产业集中度。全面落实差别化电价、阶梯水价等政策,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对优质产能、节能环保先进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三)加强动态管控。各市人民政府要加强钢铁行业技术改造项目进度管理,不断强化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提前完成技术改造,达到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指标要求的企业,在资源配置、发展规划、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技术改造项目进度缓慢的企业,要加强督促指导,加快项目推进力度。

(四)深化入企服务。围绕“促进企业提质升级、遴选支持重点项目、实施精准帮扶服务”,全方位开展“一月一入企”全年大服务活动,通过入企服务,充分发挥技改资金在提升企业“两线”水平、培育重点产业链条、推进智能制造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支持作用,在政策支持、项目推进、要素保障等方面开展精准服务,助推企业实现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洁径平台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